311後 周產期死亡率與核汙染 ─ 矢崎克馬系列文章之五

核能議題

關鍵字

311後 周產期死亡率與核汙染 — 矢崎克馬系列文章之五


文/矢崎克馬  翻譯、整理/宋瑞文  審稿/上前万由子等

前言:

矢崎克馬為日本物理學者、琉球大學名譽教授;曾至國會擔任專家證人,解說游離輻射的健康影響。311後他發表系列文章,闡述福島核災、游離輻射危害,與政府責任,本文為第五回。

以下介紹2014年刊登在岩波科學6月號,Hagen Scherb等人的論文。德國的研究人員,把日本全國分成「高汚染県(茨城県、福島県、宮城県、岩手県)」、「中汚染県(東京都、埼玉県)」、低汚染県(前二者以外)」,分析自然死產率(周產期死亡率)的歷年變化。
 

※圖7:高污染縣死產率的歷年變化。在「高污染縣」,
311發生九個月後統計上顯著增加12.9%。
(95%信頼区間=[1.033;1.235]、p=0.0075)

 

「高污染縣」,311發生九個月後統計上顯著增加12.9%。中汙染縣的死產率在災後9個月統計上顯著增加,和老年人死亡率增加的時間點幾乎同時。而低汙染縣(或無污染縣)沒有明顯的變化。

細胞分裂、增殖、新陳代謝越是激烈,越容易罹癌。游離輻射切斷DNA後,DNA修復時連接錯誤,便是罹癌的源頭。


細胞分裂越是激烈,異常的DNA細胞越容易增加(編註:年紀越小,分裂速度越快)。而在母親腹中的胎兒最容易受到游離輻射的影響。我認為,這些統計數據相當地解釋了這個道理。
 


※圖說:2016年10月18日栃木県下野新聞剪報
福島核災10個月後,周產期死亡率在栃木県等縣急速上升。
研究團隊包括本文所提論文作者。


【附註】本文作者矢崎克馬所用的圖表,出自福本正夫和原論文作者商談後,所轉寫的簡易版論文,超連結也被矢崎克馬收錄在文章內。內有其他自然死產率、周產期死亡率的詳細定義。

又,查英文版可以看到,作者藉由分組方式來證明,海嘯及地震與所觀察到的周產期死亡率在統計上無關。茲不贅述。

以下是福本正夫所寫的後記:簡易版論文翻譯自,2014年2月6日發行的德國放射線防護專業讀物「Strahlentelex」650-651號,所刊載的論文、「Folgen von Fukushima, Totgeburtenund Säuglingssterblichkeit in Japan」。只是,單單翻譯的話,日本的讀者不容易理解,因此譯者一邊和該論文的第一作者Hagen Scherb討論,一邊加筆、修正寫成。

在日本,這裡採用的時間序列分析,在方法、意義上,還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為此,希望大家理解,首先,這篇論文在某種意義上,是認識問題的契機,它以簡單的時間序列分析,去解釋游離輻射的健康影響。

其次,也希望日本人知道,在流行病學調查尚未充分的此刻,時間序列分析,是在游離輻射被曝上,評價風險的重要方法之一。


原論文作者簡介:

Hagen Scherb,理學博士、亥姆霍茲慕尼黑研究中心-德國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HMGU/德國健康環境研究中心計算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專攻數學與生物統計學。

關於游離輻射的影響研究,車諾比核災後的德國與歐洲,有死產增加、先天異常增加、出生性別比例改變(女性減少)等癥狀。在放射性廢棄物中途儲存設施,也被分析出有出生性別比例改變(女性減少)的癥狀。

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等於是日本國立研究所的總稱。它是德國最大的科學研究機構,由17個各自獨立的自然科學、工程學、生物學和醫學研究中心組成,員工總數有31,000人,年經費超過30億歐元。

該機構著眼於德國中長期國家科技任務,在能源、地球與環境、生命科學、關鍵技術、物質結構以及航空航天與交通6大領域從事以未來應用為目的的前瞻性研究(WIKI)。

 

 

亥姆霍茲慕尼黑研究中心-德國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HMGU(上圖),是聯合會成員之一,以健康與環境為主要研究題目。

譯者福本正夫簡介:

Freelancer(自由作家),住在柏林。近年的作品有「德國.低線量被曝之後的28年—車諾比尚未結束」(言叢社出版)

※本文為矢崎克馬文章〈在日本進行中的異常人口減少——許多老人因為游離輻射失去生命〉之第五節。為方便讀者閱讀,將各章節獨立成篇,從文中摘句,另訂標題。

原文出自:
http://okinawahinansha.wixsite.com/houshanou-kougai/editorial-statement4#comp-j2se49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