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廢再處理有核武擴散之虞 英國已放棄
文:宋瑞文/媽盟特約撰述
前陣子美國以擔心核(武)擴散為理由,攻擊伊朗的核設施,帶動國際間關於核擴散的討論。另一方面,常被台灣媒體報導的高階核廢再處理,因為可提取出供核武之用的鈽,而有核擴散的風險。
日本因為長年委託外國進行再處理,累積了大量的鈽,被美國要求減少鈽存量。而世界上鈽存量最多的英國,則在今年決定不再利用。
.jpg)
*圖說:BBC報導英國決定對庫存的鈽放棄再利用。(來源:BBC)
據國際各大媒體報導,英國在2025年1月決定,從核廢再處理抽離出來的鈽,不再視為可利用的資源,而是需要深埋於地下,永久隔絕的危險物質。
英國政府表示,將永久處置目前存放在坎布里亞郡塞拉菲爾德安全設施中的核廢再處理產物—140噸的放射性鈽。
結果還是垃圾
英國核廢再處理最初的願景,是把從高階核廢抽出鈽後,給快中子增殖反應爐作為燃料重新利用,企圖達成核燃料的永續利用。
然而,英國早在1990年就發現快中子增殖反應爐沒有商用價值而放棄。94年建立的再處理工廠在當時繼續運作,處理包括日本在內的高階核廢,但在2018年關廠終止。
2011年時,英國表示,以含鈽的MOX核燃料為基礎,在不排除其他利用方式的情況下,繼續討論核廢再處理的未來。
結果,經過十年討論了技術可行性、經濟性,與搬運可能性等層面之後,在2025年決定以加固掩埋方式做最終處理,明確地把高階核廢視為垃圾而非資源。
鈽的毒性
日本核工學者小出裕章曾在一場關於MOX燃料的討論會中,論證鈽的毒性,他整理了立場不同學者的論文與輻射防護機關的意見(下圖),向媒體與在場觀眾說明。
.jpg)
*圖說:小出裕章簡報,各研究中鈽的致癌劑量,單位為百萬分之一克。(來源:MOX燃料討論會)
在吸入體內的狀況,鈽的致肺癌劑量非常地小,單位為百萬分之一克(微克),若是吸煙者,劑量還要再低上兩位數,低到零點零幾微克。
僅僅如此少量即可致癌的劇毒(鈽),英國因為核廢再處理而持續累積到140噸之多,這也是世界上最多的鈽庫存量。如今只能永久隔絕。
這些鈽在過去準備再利用的儲存狀況,因為輻射會損壞包裝它的容器,經常需要重製,加上需要武裝警備,以免恐怖份子盜取,英國一年花費的錢高達7000多萬英鎊(台幣28億以上)。
出於安全與經濟的考量,英國政府現在決定不再重複使用,將這些危險的放射性物質放到人類接觸不到的地下深處。由於地下儲存場最快也要2050年才能運作,在此之前,每年還是要花費鉅額的保管費用。
此外,同樣由於快中子增殖反應爐無法完成、不具經濟效益,與防止核武擴散等原因,國際上相繼放棄再處理。
對於同樣著手核廢再處理的日本,英國的決定影響了輿論。日本每日新聞以「英國已經重新定義核廢為垃圾,日本怎麼辦呢?」為標題,質疑日本的核廢再處理政策,「日本還有21.7噸的鈽寄放在英國,未來怎麼辦呢?」
以往日本對於送回的再處理核廢,都是運到日本再處理工廠所在的青森縣存放,然而,近年青森縣已經拒收。對於動工以來30多年,延期27次的再處理工廠,知事也表示無法立即信任。
民間團體更呼籲政府懸崖勒馬,早日終止核廢再處理。「這只會給青森縣帶來負擔。我們需要停止核燃料循環和核電廠。」在一場2025年4月舉辦的核廢再處理座談會上,在地人士如此表示。
在台灣,關於核廢再處理的片面報導影響了部分輿論,讓民眾誤以為高階核廢真能變成資源。
遺憾的是,許許多多的挫敗經驗,卻未能以同等的聲量傳入台灣,本文的英國對核廢再處理的態度轉變便是一例。儘管是核廢政策的大事,在眾多的擁核論述之中卻未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