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供電問題不足以成為擁核理由-從福島核災後首個新增核電計劃談起(上)
文/宋瑞文(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特約撰述)
「說是缺電所以需要核電,這論點非常薄弱。」針對福島核災後,第一次為了新建核電廠啟動的地質調查,日本能源政策專家橘川武郎在受訪時如此表示(下圖)。

*圖說:能源政策專家橘川武郎批評以用電作為需要核電的理由。圖片經翻譯軟體處理。(來源:NHK)
7月22日,據日本各大媒體報導,關西電力宣佈,將為美濱核電廠1號機組的改建計劃,展開地質調查。日本最後一次新建的核電機組,是2009年開始運轉的北海道電力公司泊核電站3號機,2011年福島核災發生後,停止新建核電至今。這次若是成真,將成為地震後首例。
然而,對於新建核電與電力供需之間的因果關係,專家橘川武郎在接受NHK訪問時,表示了種種質疑:「我認為關西電力這次的做法,是順著政治輿論的風向。」
橘川武郎是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一橋大學名譽教授,與國際大學校長,專攻能源產業等領域,著有多本日本電業發展專書,並擔任過多任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相關委員會的委員。
橘川武郎:「實際上,要用下一代的原子爐來替換,有必要考慮到鉅額的費用與之後的社會情勢。這次關西電力是宣傳性質的動作,真的要實現還有長路要走。說是缺電所以需要核電,這論點非常薄弱。如果要做下一代的原子爐,有必要明確地說明做的價值為何。」
對於電力需求與核電之間的必然性,橘川武郎不是第一個提出質疑的人。事實上,長年以來常有專家或媒體提出質疑。
例如,就在今年6月,東京新聞刊載了對採訪東京電力相關人士的報導,標題為「重啟核電的邏輯因『夏季電力充足』而崩潰,擁核方提出的新理由,其中也有苦惱。」
這篇報導指出,早期政府重啟核電的原因之一是夏季供電壓力緊迫,但是經濟產業省在今年5月表示,夏天供電穩定,不需要呼籲民眾節電(註)。福島核災後,由於送電網的加強與支援,首都圈對於核電的需求越發薄弱。
「新潟縣的柏崎刈羽核電廠都停機十年以上了,即便沒有它,現況也變得足以應付供電了。」匿名受訪的東京電力相關人士自嘲地說。
據資源能源廳資料,今年日本夏天即便出現十年才一次的酷暑,電力也還算充足。電力預備率能保持在7%以上,而穩定供電的最低標準只有3%。
去年2024年日本全國電力需求最高的時候是8月5日下午1-2點,東京電力轄區內的最大供電量為6148萬千瓦,需求為5435萬千瓦。電力預備率為13.1%。這一天的供電電源,有6成是火力,水力加太陽能約3成。太陽能有814萬千瓦,相當於8座核電機組。
*圖說:東京都建築僅有4.24%安裝太陽能板,2025開始實施新建建築太陽能板裝設義務後,發電潛力巨大。圖片經翻譯軟體處理。(來源:東京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025年東京都開始實施新建住宅太陽能裝設義務,而都內建築225萬左右棟的建築,僅有4.24%安裝太陽能板,太陽能發電潛力巨大。加上2025年也是日本新建建築需符合節能性能標準的一年,未來建築用電可望減少。
*圖說:2015年日本媒體質疑,電力有餘,卻要重啟川內核電?下排數據為酷暑中的電力使用率,超過95%時才供電緊迫(來源:週刊現代)
無論是今年2025年能源專家橘川武郎,還是東京新聞採訪的東京電力關係人士,專家或媒體對用電需求的質疑由來已久。例如2015年川內核電廠重啟,當時媒體週刊現代也是以夏季電力尚有餘裕的數據,質疑重啟核電的必要性(上圖)。
*圖說:2010年之後的十年,日本用電大體上一路下滑。(來源:原子力小委員會)
福島核災後,川內核電廠是安全標準提高之後第一個重啟的核電。當年重啟的理由當然也包括穩定供電在內,然而,不只當年供電有餘裕,後來十年日本的用電量,因為節能政策的規劃,在經濟仍持續成長的情況下,扭轉了原本預期的用電成長,用電大致呈現下滑趨勢(上圖),亦即用電負成長(待續)。
*註:儘管也有不少「供電緊迫」、「酷夏用電多」等新聞,但近年日本政府還是沒有要求節電,因而被認為電力充足。2022年12月之後,日本政府就再沒有全國性的呼籲節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