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再處理後核廢 地方政府拒收
—昂貴又無實益的日本核廢再處理(下)
文:宋瑞文/媽盟特約撰述
前言:在台灣被誤會成解決核廢問題的「再處理」,在日本挫折連連,也不是世界處理核廢的主流方法。
(續前文)儘管再處理能夠減少高階核廢的體積,但再處理的過程會衍生出大量的、需要地下掩埋的「超鈾廢料」(Transuranic waste),及更多其他的低階核廢。
如果連同再處理工廠最後廢爐的廢棄物一起算的話,再處理會讓核廢體積增加4-5倍。此外還有危險的高放射性廢水必須要處理,意味著又多一種要長期管理的廢棄物。
如前所述,青森縣的再處理工廠遲遲未能完工。目前日本的MOX燃料由法國製造。
MOX燃料原本要有效率地應用在快中子增殖反應爐(Fast breeder reactor;日文寫為高速增殖爐),但日本之前建造的兩座快中子增殖反應爐(實驗用),不是停用就是廢爐(下圖)。MOX燃料也曾用在一般的核電廠,但在福島核災後停止。
.jpg)
*圖說:台灣媒體報導日本文殊快中子增殖反應爐廢爐。(來源:風傳媒)
關於MOX燃料應用的現況,專攻核廢再處理的明治大學教授勝田忠宏曾在媒體上解說:「儘管目前日本是因為技術問題(工廠未完工等)未能做到核廢的循環利用,但原本這項計畫的前提,已經消失了。」
勝田忠宏(下圖)說明,最早推行核廢再處理的理由是,預期鈾燃料不足所以需要回收利用,然而,因為核電廠增加的數量不如預期,變成只靠鈾燃料也夠用的狀況,從這個角度看,讓再處理顯得沒有必要。

*圖說:專攻核廢再處理的勝田忠宏教授解說。圖片經翻譯軟體處理。(來源:關西電視)
由於再處理會抽出容易轉為核武的鈽,具有危險性,因此以美國為中心的國家只有直接掩埋處理,避免因為再處理而造成核武擴散。
再者,從再處理生產出來的MOX燃料比鈾燃料貴得多,沒有經濟價值。「國際核分裂材料研究小組」 (IPFM)主席、核物質權威弗蘭克·N·馮·希珀爾(Frank N. von Hippel)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MOX燃料的製造成本是低濃度鈾核燃料的十倍。
目前世界上做再處理的國家越來越少,剩中國、法國、印度、日本、俄羅斯。中印俄日在再處理需要的高速增殖爐都沒有進展。
學者:日本政府應謝罪
有鑑於世界上主流的核廢處理方式為掩埋而非沒有經濟價值的再處理,勝田忠宏認為,日本政府應該為到目前為止錯誤的核廢再處理(循環利用)政策謝罪。
在青森縣拒絕再處理高階核廢的新聞底下,一則得到最多網友贊同的留言,指出核電政策的城鄉矛盾。
署名eau的網友寫道:「青森縣知事原來是出身於青森縣北部的陸奧市。當年陸奧市因為核動力貨船陸奧號(註)輻射外洩事故,經歷過一場艱苦抗爭,最終讓該船除役。如今卻像報復般,青森被迫接收一堆又一堆危險又骯髒的核廢料。東北不是關東關西的核廢料掩埋場!一旦發生事故,整個東北與北海道的糧食生產和漁業都將毀於一旦。
『核電利益集團』專門鎖定人口稀少的偏鄉,用金錢分化居民後,強行塞入危險核電設施與核廢料。小城鎮根本無力反抗。這時候地方首長的態度就至關重要—就像北海道知事正在奮力抵抗那樣。別以為撒錢就能理所當然強行通過!
若有人不服氣,若堅稱『絕對安全』的話——那就請把核廢料放在東京、大阪這些電力消費區,或是核電利益集團的大本營保管!」
註:陸奧號是核能動力的貨船,不過從未正式使用,1972年竣工後首次試航就發生輻射外洩,後來塵封多年,於1991年完成技術改進,成功繞行地球兩周後退役。
※註:本文相關編譯與轉寫,承蒙譯者劉名揚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