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綠能佔比下,需求決定價格的新電力市場常態?

能源萬象

關鍵字

綠能、加州、儲能

高綠能佔比下,需求決定價格的新電力市場常態?


文/Tony Yen (媽盟特約撰述)

加州電網在近日達成再生能源瞬間占比突破100%的成果(雖然因為傳統電廠不夠彈性和以及提供負備轉容量,造成太陽能削減電力輸出的當下,核能和燃氣仍在運轉),近日登上媒體頭條。負殘餘負載正式來臨,也揭示著加州的能源轉型進入下一階段-電池等新式儲能大規模進入批售電力市場、用電需求追隨綠能發電量的時代準備開始。

在台灣,去年風光水瞬間占比最高紀錄為20.34%,今年兒童節連假期間則創下28.23%的紀錄。保持這樣的趨勢,應該能在2030年前後出現負殘餘負載。這代表10年左右,台灣也將迎來這個新的時代。

如同我之前的文章《過去、現在、與未來:能源轉型中的三種調度思維》所言,當電力系統中綠能佔比日益提高之後,過渡階段的調度思維將圍繞在殘餘負載上;然而再生能源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後,慣常性的負殘餘負載將會讓供給端的邊際發電成本頻繁降至零,此時便需要新的調度思維(需求追隨綠能發電量)。

在我之前另外一篇文章《再生能源太多會成為零利潤的「垃圾電」?論綠能與彈性資源的共生關係》中,有提到這種調度思維背後的基礎原理-因為有儲能系統和彈性需求,綠能的發電不會完全變成零邊際價值的「垃圾電」。在那篇文章中,我以系統成本的角度分析負殘餘負載狀態下再生能源的邊際價值,今天讓我們以電力市場的角度來仔細說明這個概念。

我們可以先想像一個極端的情境做為基準:市場上需求端維持現狀,完全由非彈性需求組成,而供給端則完全由再生能源組成。因此,每當再生能源發電量大於需求時,批售電價將等於零;反過來說,當再生能源發電量小於需求時,批售電價會上漲至市場最高價格。

一個儲能系統或彈性需求在這樣的市場中,會起到弭平市場價格的作用。以儲能系統為例,由於有能量轉換效率要考慮,其做為需求時的競標價格必定低於市場最高價格;而完全彈性需求的用戶僅會根據用電產生的邊際效益競價。如此一來在需求端競價順位曲線右側便會有更大的緩衝空間,讓價格不至於劇烈變化。市場這樣子長期運作的結果,就會演變成完全由需求端決定價格,而且價格變動比沒有彈性需求或儲能時來得小;這和過往供給決定價格的電力市場運作原理恰好相反,是極高綠能佔比下電力市場的重要特性。

 

*本圖中,如果沒有儲能或彈性需求,
批售電價將在零元和市場最高價格兩個極端之間來回變動。
儲能或彈性需求的加入,會彌平市場成交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