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媽盟直播室 每周一集 (目前更新至第 12 集)

活動訊息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從2018年開始,每周製作一集「媽盟直播室」專訪短片,邀請國內外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一起來和大家探討有關氣候變遷、能源轉型、環境、空污、節能、減碳、再生能源以及核能安全、核廢處理等等攸關大家安全、健康與福祉的關鍵議題。

2023年度  目前更新至第 12 集

(影片排序為新 → 舊)

Episode 12(點入連結) –公海公約能否解救日益惡化的海洋環境?!

內容:
海洋保護經過了多年的跨政府討論,今年三月聯合國終於通過了公海公約以保護30%公海。地球的2/3海洋是公海不屬於任何國家,但是以往無法制約過度捕撈、採擴、進行實驗以及走私等等各種行為。公海公約能否落實保護海洋物種以及適應氣候變遷等因素帶來的不當衝擊?
 

Episode 11(點入連結) – 台灣核電廠沒有延役條件!
內容:
核二的2號機依法如期停機,準備除役;但有些人卻討論核二廠延役的可能性。現實是核二的燃料池爆滿,燃料棒無法進退;台灣三座核電廠更是位在斷層的附近或上方,安全堪慮,完全沒有延役條件。


Episode 10(點入連結) – 台灣總能源供應浪費近四成,節能需大幅改進!
內容: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淨零路線圖,節能要從目前的每年2%提升到至少4%才有可能達到淨零碳排目標。反觀台灣的節能目標與效益不足之外,總能源供應與實際消費差距,近四成是被浪費掉的!


Episode 9(點入連結) – 碳排量少的卻是受災較嚴重的,如何公正轉型氣候變遷的不公平? 
內容:
根據國際組織最新發表的氣候變遷不公平報告,全球財富平均50%以下的人,其實只有排放全球11.5%的二氧化碳,但他們遭受氣候變遷衝擊的機率高達75%;最有錢的10%的人,排放了全球48%的二氧化碳,遭受氣候變遷衝擊的機率卻只有3%!台灣2050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裡的公正轉型,雖然匡列了預算,但只是現有政策的擴大,並沒有討論貧富的排放差距如何公正轉型!​

Episode 8(點入連結) – 俄烏戰爭周年 歐盟擺脫俄羅斯能源供應要脅!
內容: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以能源供應當武器,企圖要脅歐盟國家伸援烏克蘭的行動。但是歐盟轉向其他國家進口能源,並以「節能」加「擴大發展再生能源」,安全度過能源危機,甚至過去對俄羅斯天然氣高達45%的依賴度,也一口氣降到不到13%!


Episode 7(點入連結) – 台灣拚2030年減碳24%,2050淨零能否達標頗受考驗!
內容:
國發會繼去年3月30日公布台灣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後,12月底又公布了2030年階段性目標及行動,包含2030年國家自訂貢獻(NDC)目標為24%正負1%。對照日本設定2030年減量50%、韓國減量40%,台灣的目標顯得消極保守,對2050淨零達標更製造了更多不可能因素!


Episode 6(點入連結) – 2022年的教訓:全球極端天氣將愈頻繁、愈嚴重!
內容:
去年極端天氣和異常氣候在美國造成18場大災難,每場損失都在10億美元以上;中國氣象局的資料也顯示,去年中國旱澇災害頻傳,全國平均氣溫創下歷史次高,降水量為2012年以來最少;今年將可能有更多的洪水、高溫。今年一開年,紐西蘭就罕見的有大水災難,在在顯示今年全球極端天氣可能更頻繁、更嚴重!


Episode 5(點入連結) – 尊重原住民傳統領域 紐西蘭毛利人是地熱廠大股東!
內容:
台灣不少有地熱潛能的區域不是已經劃在國家公園保護區內了,就是位在原住民的傳統領域,看起來開發困難重重。但是南半球的紐西蘭地熱廠,同樣位在原住民的傳統領域內,毛利人握有高達75%的地熱廠股權,突破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有效溝通。


Episode 4(點入連結) – 台灣地熱發電被嚴重低估!
內容:
全台首座民營地熱電廠:宜蘭清水發電廠,在20 21年11月啟用,每日發電7萬多度、無碳排,可供7000戶用電。工研院預估,台灣地熱潛能逾33GW。北中南部皆有地熱潛勢區,但政府再生能源發展中,地熱只被列為前瞻能源,不僅沒有積極發展,還受很多過時的法令限制。


Episode 03(點入連結) – 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決議:2030年必須有效復育30%土地海洋
內容:
去年年底,眾所矚目的生物多樣性大會經過11天的馬拉松談判,通過象徵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昆明—蒙特婁協議》,以保護土地、海洋和物種免受污染、退化和氣候變遷影響為核心目標。各國承諾到2030年要實現至少30%土地、內陸水道、沿海及海洋區域為保護區。此外,決議明訂到2030年,全球30%的退化陸地與海洋生態系必須有效復育。


Episode 02(點入連結) – 2022年卡達世界盃可能排名碳排最高的世足賽!
內容:
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首次在中東進行,阿根廷如願以償抱回冠軍獎盃;但是地主國卡達賽前承諾打造史上首次碳中和賽事,卻因無法提供來自全球的大量球迷住宿,造成每天進出國境的班機大增,不少人住在鄰國「搭機通勤」觀戰,減碳效果大減;另外號稱可以拆卸再使用的貨櫃體育館,也產生誰會再使用、在哪裡被使用的碳排挑戰!


Episode 01 – 2015-2022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八年,而且還會繼續!
內容:
儘管全球持續努力希望減緩全球暖化帶來的氣候危機,但COVID-19之後的經濟復甦,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2年達到歷史新高水準。海平面上升愈來愈快,海水溫度也增高,兩極浮冰面積不斷下降,陸地冰川逐漸消失,降水愈來愈極端。如果不更積極迅速減碳,氣候危機愈來愈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