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最新報告中最關鍵的三張圖

氣候變遷

IPCC最新報告中最關鍵的三張圖


文/Tony Yen (媽盟特約撰述)

最近IPCC公布的工作小組三報告十分長,不過如果要我找出最關鍵的訊息,我會選擇底下這三張圖。


在第一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所有列出的減碳選項中,風能和太陽能的建置不僅有最大的減碳量能,甚至也是所有選項中成本最低的,大部分的減碳潛力都能在低於參考成本下達成。相較之下,其他技術即使投注大量資金,能取得的減碳效益也較為有限。


在第二張圖中可以看到在IPCC的資料庫中,不管哪種情境下,風能和太陽能在未來30年都將大幅成長,是所有淨零轉型路徑的核心。其他低碳能源選項不具有這樣的特性-生質能有所增加但幅度不那麼劇烈,核能和碳捕捉則因為技術經濟參數和成熟度的假設,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有趣的是在四個情境中,1.5度且過程不超標的最嚴格情境底下,核能佔比的中位數反而最低,這代表最積極的路徑下,綠能會同時取代化石能源和核能)。


從最後一張圖我們可以看到,風能和太陽能在IPCC的第五次以及第六次評估報告之間,成本巨幅下滑、建置量則指數成長。IPCC的相關報告正視100%再生能源研究的歷史還很短(從2018年的1.5度特別報告開始),但過去數年這個領域的相關研究逐年成長,也有越來越多發現;高風光佔比、甚至100%綠能的能源系統在接下來IPCC各種報告的討論,應該只會越來越多,也能有更具體的整理。

這幾張圖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淨零路徑下的能源轉型-過去我們可能會把風能和太陽能當成轉型的諸多工具之一,但我們現在應該正視風光未來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並根據和風光搭配的互補程度,考慮其他技術的必要性和建置規模。所以,電池或者其他儲能技術因為能和風光電廠產生綜效[注1],在長遠未來大量建置就屬必要;另一方面,如果要為了支持其他減碳技術而阻擋風光的建置,就會是一個很糟糕的政策倡議(一些論者認為近日英國新公布的能源政策以及某些國家的核能延役政策就有以核擋綠的後果[注2][注3])。

回到台灣最近公布的淨零碳排路徑藍圖,這應該是台灣史上第一份2050年時綠能能源佔比佔大宗(60%到70%)的官方轉型路徑報告,但路徑中仍預估30%的化石能源加上碳捕捉。過度仰賴尚未驗證的技術,會對計畫的長期執行產生風險。另外,由於屋頂型光能假設過於保守,這份路徑似乎也低估了太陽能的潛能。我希望台灣淨零轉型的討論,在接下來能更著重於既有風能和太陽能技術的加速建置上,它們畢竟才是最成熟可靠的減碳選項。

**注解:
[1] 綠能和儲能建置政策產生的綜效可參考:
https://medium.com/能源轉型文摘/4c2ec165fcdd

[2] 針對英國最新的能源政策過度著重核能、忽視能源效率提升和綠能建置的問題,可見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2/apr/06/major-misjudgement-how-the-tories-got-their-energy-strategy-so-wrong

[3] 智庫Energy Brainpool指出,法國核能機組延役的規劃,單在德國就可能在2030年造成600GWh的綠能發電量損失。
https://www.pv-magazine.de/2022/04/07/laengere-laufzeiten-fuer-akws-draengen-grosse-mengen-an-solar-und-windstrom-aus-dem-ne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