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河畔的氣候抗爭-Lützerath的氣候暴民營見聞錄

能源萬象

萊茵河畔的氣候抗爭-Lützerath的氣候暴民營見聞錄

文/Tony Yen (媽盟特約撰述)

在我寫這篇文章時(2023/01/14),我人已經在挪威的Trondheim的住所。和一週前的萊茵河畔相比,雖然外頭冷一些,但至少是在有暖氣的室內過夜。另一方面,上週參與的氣候暴民營附近,Lützerath的封村清場仍在持續()。
(注:在01/16最後兩名抗爭者離開村莊底下的地道,標誌著清場正式結束。)

前朝遺毒下  綠黨妥協付出的政治代價

Lützerath做為萊茵煤礦區最後一座可能因為採煤而必須破壞的村落,在2022年以前北威邦由基民黨/自民黨聯合執政的時代,本來是預計要和其他5座村落一起被破壞。綠黨和基民黨聯合執政以後,和萊茵能源(RWE)進行協商,將煤礦區的運作從2038年提前至2030年結束,預計破壞的村落也從原本的6座減少到1座。

對於綠黨而言,這是讓RWE自動放棄合法開採權、提前德國除煤進程至2030年的重大進展;但對於更草根的氣候運動者來說,此舉無異與惡魔交易的政治背叛。


我自己的感覺是,這件事情就法律層面來看,類似礦業修法中既有礦場採礦權能否展延的爭議,而就政治效應則類似藻礁公投,對於德國體制內和草根性的能源轉型倡議兩邊,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傷痕,短時間之內應該無法弭合。

氣候暴民營的日常:預兆式能源轉型實踐

氣候暴民營的日常運作,大致上跟3年前我還在唸碩時所經歷的類似。根據日常需求,有廚房、廁所、洗碗等不同工作班,不定期則舉辦行動培訓跟緊急醫療訓練等等抗爭第一線所需要的技能。

比較有趣的事情是,這次在營區內剛好看到營區供電系統運作出狀況並解決的過程。2kW的電池組電量不足,暫時在營區外啟動1kW的微型發電機,震動聲音很大。後來營隊叫來了一台40kWh的電動車,接上機動型逆變器以最大3kW的功率反向回饋給營區的供電系統,一直放電到車子剩20%的電力。之後還有人過來表示可以回家把所有Power Bank充飽後帶來營隊做備援電力。

回過頭來想到台灣的電網韌性問題。雖然理想上,防災型微電網/配電網會較有效率,但如果電網硬體和運轉思維沒有辦法立即跟上,天災戰亂發生時這種從有電處送電到人員集中場所的機動性供電,可能是設置成本較低、且更容易帶動民間互助能力的方式。

不過營區的空間設計有問題,四面都是森林的話應該把太陽能跟主要用電區域放在北端才能避開樹木陰影,雖然感覺也沒有特別理由露營區一定要在北端,但結果太陽能放在南端就一直被樹木擋到。在Lützerath現場,則直接將大部分太陽能板搭在瞭望塔南側,避開樹林帶來的遮蔭。


補充:德國剩餘的三部核能機組氣數將盡  對除煤進程的討論不再有意義

談到德國能源轉型進程,總是得不免俗地得提供其核能機群目前概況,否則又會有不切實際的以核減煤妄議。

雖然去年下半年基民黨和自民黨不斷地將德國剩下的3部核能機組吹噓成氣候與能源危機的救星,實際上在過年以後,3部機組的電力輸出僅剩下滿載的60%左右,且仍在持續減少。這是因為3部機組受限於核燃料棒的可發電量,在最後3個月的運轉壽命中已經不能再滿載發電(這和2021年上半台灣核二廠1號機的運轉情況是類似的)。

如果要採購新的核燃料棒,除了將很有可能必須向俄國或其盟友哈薩克購買而與目前能源自立的政策方針不符,更需對核電廠延役做出完整評估,曠日廢時的程度,連3座核電廠的持有者(其中很諷刺地包括RWE)也不斷公開說這窒礙難行。

因此,即使少數核能信徒趁機見縫插針的情況無法避免,明理人都知道,無論Lützerath最後會不會被不幸拆村,加速發展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才是達成2030年除煤的唯一正途。